查看原文
其他

说说优待外国人事件,潮流已经变了

连岳 连岳 2020-10-06

Vincent van Gogh,Wheatfield with Setting sun


山东大学的学伴事件,以山东大学的道歉为终结。其在道歉信说:近日,网络中关于我校举办中外学生“学伴”项目的评论,引发社会关注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由于审核把关不严,在相关报名表格中出现“结交外国异性友人”不当选项等问题,引发不良影响,对此我们深表歉意。

 

几乎与此同时曝光了另一件事,福州一外国留学生骑行电动车违规,在交警执法中,5次推搡交警。民众认为事后处罚过轻。人民日报旗下的侠客岛发表评论认为,这位留学生完全够得上妨碍公务罪,应该拘留,还要遣送出境、报列不准入境,然而并没有,难怪网友觉得气愤,觉得在自己的国家,反而低人一等。外国人的身份不应是护身符。

 

这类优待外国人,甚至对外国人法外开恩的事,也不是第一次听说,见诸舆论的,也不少。个例之下是更大的潮流。从这次引发的反弹来看,这潮流似乎要变了。

 

我有个朋友,代理各类品牌,对消费潮流有很深的观察。不久前,他对我感叹:我们70后,比较洋奴,这难免,在成长过程,流行音乐,娱乐节目,几乎都来自港台,欧美的产品,从设计、制造、质量,再到广告营销,领先中国几个量级。从有形的特质到无形的精神,我们饥饿印象深刻,自然觉得自己土鳖,外国人(包括港台)就是牛逼。而自90后,情况就不太一样了,他们成长过程中,富足感更强,从小见多识广的人多了,并不觉得自己差,不甘于低人一等。

 

在我看来,真正要自信,包括执法上的中外公平,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。我自己也在从事商业活动,平时接触的品牌也多,在实际操作中,发现有一种潮流,叫做“真的假外国品牌”,品牌有个欧美日的名字,也都注册在当地,宣传推广,有意无意让消费者以为它们是纯正的外国品牌。从法律上来说,没问题,它们确实是外国品牌,但实际从设计到生产,都是在中国,创始人也都是中国人,很多还是90后,是纯得不能再纯的本土品牌。这种操作手法,就很自卑,很洋奴。不得不说,有些产品还是做得不错。不过,我是绝不会合作的,在我看来,有这种猥琐基因的品牌走不远,有幸做大了,这种黑历史也是一颗大地雷。这种查证工作,耗费了我公司大量的人力,我希望再过10年,不需要做这种工作,中国品牌,就大方自信声明自己是中国品牌,再也不会傍洋人。

 

就是老自吹自擂清醒独立的知识阶层,我觉得状况也好不了多少,不少人写文章,辩论,下判断,默认的大前提就是欧美日(包括港台)就是对的,不讲逻辑,也不讲事实。长久以来,出去混一混,拿个洋文凭,本事并没增长,语言关甚至都没过,回国就敢要高工资,也是心照不宣的知识捷径。

 

我的意思是,长久的贫穷落后,对各阶层的精神,都有杀伤力。去管理大学,就有伴读事件,去当警察,就不敢处罚外国人,去当知识分子,就是觉得外国学说牛逼。甚至当消费者,在香港的商店花了钱还被店员歧视,也在想,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文化没教养?

 

潮流的转向开始了。但这是一个过程,并不会迅速完成。我想,20年后,中国的市场、财富、创造再积累提升几个层级,骨子里的自卑才会消失吧。我们应该祈祷并维护中国的市场之路、财富之路永远走下去。小到个人,大到国家,有恒产就有恒心,穷了容易自卑,更没有发言权,这是庸俗而永恒的真理。


推荐:爱是一个肯定体系,给了肉体,还得给灵魂

上文:脾气太坏是病,脾气太好也是病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